手机号:
验证码: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新闻

万吨级高端硅碳负极材料项目签约

发布时间:2025月10日22

  2025年10月22日讯:近日,溧阳天目先导电池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目先导”)与舟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共建新一代高端硅碳负极材料生产基地。这一项目总投资达40亿元,将分阶段推进。一期投资10亿元,建设年产1万吨高端硅碳负极材料生产线,预计投产后年产值可达20亿元。

据了解,天目先导并非一家“突袭式”的新势力企业。在过去二十余年中,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陈立泉院士与李泓研究员团队从硅纳米结构设计、包覆复合、粘结剂体系、导电网络等方面持续开展研究,建立了具备工程化潜力的材料体系。2018年,依托该团队成果成立的天目先导成为中科院物理所硅基负极材料唯一产业化平台。公司随后在江苏建设中试及生产线,经过多年验证,其产品已实现稳定出货。

相比石墨,硅拥有接近4200 mAh/g的理论克容量,是后者的十倍以上,但体积膨胀和循环稳定性一直是制约其商业化的关键障碍。

技术路径上,天目先导采用自研的“多级结构硅碳复合体系”,通过纳米硅、碳包覆层与导电网络协同优化,实现了高比容量与高循环寿命的平衡。据公开资料,其主力产品能在保持>85%初始容量的情况下实现1000次循环以上,在能量密度、快充性能和温度适应性上均具备竞争优势。这一性能区间已足以满足电动汽车与消费电子的双重需求,为企业后续扩产提供了工程验证基础。

从市场趋势看,硅碳负极正进入从“验证期”向“放量期”的关键节点。过去两年中,随着整车能量密度提升需求的加剧,硅碳体系被各大电池厂加速导入。以CATL、比亚迪、三星SDI等为代表的企业,均已在高端动力电芯和消费电芯中采用不同比例的硅碳复合负极。

根据GGII与EVTank的统计数据,2024年全球硅碳负极材料市场规模约为22亿元,预计到2027年将突破100亿元。驱动力主要来自两个方向:一是固态电池与半固态电池的产业化加速,对高容量负极提出刚性需求;二是主流电芯厂商在800V高压快充平台上增加硅含量,以缓解石墨体系在倍率性能上的瓶颈。

在这一背景下,拥有成熟工程化体系和稳定出货能力的企业将率先受益。天目先导已与CATL、ATL、比亚迪、三星、LG、亿纬锂能、新能安等多家头部客户形成量产合作,且进入卫蓝新能源等固态电池企业供应体系。这种客户结构的覆盖,意味着其产品已跨越了从消费电子到动力、储能再到低空装备的多个应用场景,也印证了其技术的稳定性与兼容性。

硅碳负极虽然被视为石墨的升级方向,但其产业化门槛远高于后者。目前国内形成了以天目先导、贝特瑞、璞泰来、杉杉股份、翔丰华等为主的多层次竞争格局。从技术路线看,部分企业采用纳米硅粉复合碳包覆体系,强调成本优势;部分企业则布局CVD硅碳、氧化还原硅、硅氧化物包覆等高性能方向。

目前,硅碳负极正突破传统电动车与3C消费的边界,进入多元能源装备领域。

以具身智能机器人为例,其核心挑战之一在于续航与能量密度。传统石墨体系难以支撑长时间高功率输出,而硅碳负极可在同体积下提升20%以上能量密度,为智能机器人、无人机、特种装备提供更轻量、更高效的电源解决方案。类似趋势也正在电动船舶与低空经济装备中显现。高容量、快充、长寿命成为新型动力体系的基础指标,硅碳负极的导入正契合这一产业需求。

从实验室到万吨级工厂,硅碳负极完成了从科学问题到产业实践的跨越。未来,当全球新能源市场进一步向高能密度体系过渡,掌握核心工艺与供应链优势的企业将在新一轮技术竞争中占据重要位置。硅碳负极这一关键材料,正从“技术储备期”全面迈入“产业收获期”。

返回首页

此项目本网已发布 (会员可见)会员可点击项目关键词搜索查询【查询入口】

(比如:内蒙古方正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00万吨乙二醇项目 输入:方正或 乙二醇 就可以查询)

还不是会员?请点击【免费注册】成为会员进行查询

石油化工项目网提供  【化工项目】  【石化项目   煤化工项目  【炼油项目】 【炼化一体化项目】  【精细化工项目】等等 为用户提供及时准确全国拟在建化工工程项目查询

2001-2022@版权所有 石油化工项目网 京ICP备09027047号

Email: 168huagong@163.com